跨越时空,照亮人们前行之路,是思想的指引。
江苏苏州考察时,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席话,望向一个城市的未来,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:
“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,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,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,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。”
传统与现代、文化与经济的结合,几个月前,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就布置下这么一个题目:
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,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,经济照样走在前面。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。”
溯源思想。《之江新语》有篇写于2006年的文章,《“文化经济”点亮浙江经济》。当时,习近平同志富有远见地提出:“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,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、融合发展。”
十多年过去了,对“文化经济”的关注目光一以贯之。
实践—认识—再实践—再认识。今天,新征程再出发,面前“何止一座山一道坎”?就像总书记曾引用的宋人杨万里的诗:“正入万山圈子里,一山放出一山拦。”
当此时刻再提“文化经济”,置于新的时与势之下。
从全国两会“下团组”,总书记指明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”;到此次江苏之行,强调“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”。必由之路,生动诠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。
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,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”。必然要求,成为中国文化的最新表达。
今天,经济与文化的互融共促,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的相得益彰,是把文化名片变成经济品牌的转换推演吗?是经济为文化注入动能、挖掘潜能吗?是,却不止于此。
新时代的苏州如一幅“双面绣”,一面经济繁荣,一面人文鼎盛。2500多年的街巷与瞄准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呼应,底蕴厚重的古迹与助力“中国制造”迈向高端的工厂车间毗邻,老城新区、古老现代,一步千年。
经济是城市的体格,人文是城市的灵魂。千年文韵和现代经济如何和谐共生?时间给出了答案。
它是在大历史观下,去岁月深处,激活中华民族发展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
是在系统观念中,将文化置于民族复兴进程下,由古老而现代的文明去撬动未来的落棋弈子。
也因此,从更久远的时空去端详,高质量发展、科技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彼此作用,何尝不是又一场实践的开拓?
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一路披荆斩棘。当年苏州从多个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。探究缘由,有人说,在谈判艰难之际双方放下争执,到古朴精巧的苏州园林转了转,峰回路转;也有人说,苏州的干部讲起英语,向对方传递出开放并蓄的文化气度。文化,于关键处落笔。
显示全部
收起
幼师可以自学自考吗(幼师可以自己考吗 2023-07-26 12:48:16
已经大专毕业了怎么考本科(成人考试报 2023-07-26 12:28:51
工程造价自考本科考试科目(工程造价自 2023-07-26 12:15:07
川大自考继续教育学院官网(川大自考办 2023-07-26 11:55:08
山西自考本科报名官网 2023-07-26 11:25:10
山西大学自考官网 2023-07-26 11:02:16
山东自考本科报名官网入口(山东大学自 2023-07-26 10:49:08
山东自考大专(山东自考大专有哪些学校 2023-07-26 10:24:43
山东大学自考官网首页(山东大学自考服 2023-07-26 09:57:14
尚德学历提升机构 2023-07-26 09:31:04